迷底/摄
另外一个维度里的郴州
文/游军
(相关资料图)
没去之前,我印象里的郴州,是东江湖,高椅岭,是仰天湖和莽山。姐姐的大学是在郴州读的,从她传递给我的信息里,郴州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大山磅礴,碧水深流,是一张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时间过去多年,我以湖南作家身份第一次走进这个湘南之地,四五天的时间,却是从另外一个维度打开了对郴州的认识。
板梁印象
车至永兴县高亭乡,远远地看到一座砖石结构的七层宝塔在村外迎接我们。
这是行程的第一站。板梁古村。
从古老的接龙桥上走过。天空像是刚刚被水冲洗干净,湛蓝湛蓝,只留下几朵童话一般的云朵,停驻板梁的上空。桥下流淌的溪水里,生长着极为茂盛的水草,使得整条小溪,都呈现出青草的底色。
通过这个接龙桥,就进入了板梁古村里。“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一眼千年,一种陌生而又熟稔的感觉水汽一样升腾起来。这个地方,未曾见过,又似曾相识。
漫步青石板路穿越古村小巷。次第走过龙泉古庙、望夫楼、松风私塾、一夜官厅、古钱庄……这些地标建筑,目之所及,亭台楼榭,雕梁画栋,无不讲述板梁辉煌而又温情的过往。
而那些断壁残垣、绿苔杂草,屋檐下紧闭的大门,生锈的铁锁,又像是一个垂暮老人的低诉。
也有欣喜,月亮塘里盛开的白荷,历经几百年依旧清澈的古井,老墙垛上开到荼蘼的凌霄花,都让一行人惊叹连连。
我懊悔自己没带相机,这里是摄影的好地方。一步一景,我想象这些古老的小巷子里,走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穿红肚兜的孩童,画面十分美好。
同行的一位前辈说,这里是他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我心想,他们一定在这里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吧。那么多个小巷子,弯弯转转、高高低低如同迷宫,只闻欢笑声而不见人影的游戏,多么好玩呀。又或者,月明之夜,他们提着灯笼,从这条巷子追逐嬉戏至另外一条巷子,多么有趣。
前辈已近古稀之年,他再次回到板梁村,虽然目光依旧清澈如同少年,但肯定有我们这种初次闯进板梁难以体会的诸多感受。
听介绍,板梁古村已有600多年历史,之前是一个重要集镇,也是商埠之地。这让我想起益阳的清明古巷里,也有颇多这样的高门大院。只是,清明古巷里多是原木结构的房子,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也是砖石结构的几座。板梁古村所有的房屋都是砖石结构,所以保存得更为完好。
这里还住有为数不多的居民,他们在井边浣衣、洗菜,从他们身边走过时,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如果不是蓦地看到一列高铁从古村的旁边疾驰而过,真让人感觉恍若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某个慢节奏的年代。
来这里之前,我终日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人到中年的诸多压力潮水一般湮灭我原本闲散的本性,被裹挟着前行的步履,总是匆匆又匆匆。
偷得浮生半日闲。多日的焦虑与浮躁,在板梁得到了即时的治愈。
辗转回到村口的大树下,那个卖凉粉的小摊终于有了空位,大叔乐不可支地把最后一碗凉粉端到我的面前。透明的、琥珀色的、凉丝丝的、舀起来颤颤巍巍的凉粉,冰爽中带着酒糟的醇香,回味无穷,令人终身难忘。都说他的绿豆汤也是一绝。“下次来时,再喝您的绿豆汤。”
一个地方,喜欢留下一些念想。
从板梁古村出来,我们又走进吴家古村、小埠古村。撑着雨伞,走在那些青石板铺就的古村道上,路过一栋栋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兜兜转转间有时也会迷失方向。如果不是亲临其境,我真是想象不出,这个湘南之地,保存了如此之多的古村落。听说郴州境内这种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就有94个,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村落几乎还是原生态的,这种所见之欢喜,难以言喻。
田垌上的读书声
雨,细细密密地洒落在碧绿的田垌,烟叶上泛着油光。这个季节,正是烟叶采摘的时候,穿雨衣戴着斗笠的村民,怀抱着刚刚从地里刮来的烟叶,放到地头的箢箕里,一转身,又鱼潜大海一样,淹没在浩瀚的烟田里。
桂阳是烟叶种植大县,烟叶种植有400多年历史。“桂阳烟叶”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这种比人还高的品种。
镇南书院就坐落在这样的烟田之中。
这里还是英雄故里。欧阳海推开受惊战马,舍身救列车的故事一直在流传,当地人为了铭记这份英雄气概,把地名改为了欧阳海镇。曾经的振南书院,现在已是振南小学。这是一座充满民国时期建筑特色的书院,青砖碧瓦,古树参天。院内有两个低年级的孩子们正值课间,他们好奇打量着我们这一行人。这座古老的书院,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里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像是田垌上的希望,也让我们更看到了文化的绵延传承。
冒着细雨,绕着书院走了一圈,我想起了多年前读师范时的一个梦想,想去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支教。看到这个书院时,深藏的这个梦想又跳跃了一下。如果将来有机会到这里来支教几年,闲时走遍这里的村村落落,是不是很美好?
一行人离开没多远,突然从后面传来郎朗读书声。我有些热泪盈眶,不禁一再回望这所特别的学校。
姐夫是桂阳人,他家以前也种了大块大块的烟田。行至大湾村时,我在祠堂外的烟田旁边,给姐夫打了个电话。
“烟叶的成熟是从最下端的叶片开始的。要分批次剐下来,放到烤房里烘干。这个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烟田里剐烟叶,在密不透风的烟田里干活,晴天很容易中暑。烟叶上有烟油,经常弄得满身都是污迹。你去摸摸那些叶片,叶面上也是有黏糊的烟油。”姐夫想起了很久远的事情。那时,他一定就想着要好好读书,不再种烟了吧。
田垌上长出来的梦想,总是会特别有力量。
大湾村的“榜眼第”为证。
大湾村历史上出过两代榜眼郎,位居高官,还是亲父子,让人不得不叹服。第一代人夏时,举人出身,在清朝同治年间官至陕西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御赐一品封典,诰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第二代人夏寿田是夏时的儿子,在光绪年间省试中了第八名进士,殿试则被钦点为榜眼。这样戏曲里才有的名仕父子,就出生在这样的烟田之中,着实令人惊羡。
大湾人修建“榜眼第”,自是想要激励一代代大湾人的读书梦。我耳边又响起镇南书院里的那些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自是天底下最美的声音。
宗祠里的思索
在我的成长环境里,是没有宗祠的。做为农场的移民,父亲只有五六岁,就跟随爷爷奶奶迁居到洞庭湖的边边上。我只从电视剧和一些文学作品里有限地感受过一些来自宗祠的只言片语。印象里,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宗祠可见其缩影,祠堂里散发出来的封建思想牢笼是要拿来打破的。
但在汝城县,“古祠堂群”带给我非常大的震撼。我那些片面的想法被另外的一种声音冲淡。
“如果我生长在这样的大家族里,我肯定会从小就志存高远,立誓做出一番大事业。”这是走进朱氏总祠时,一位同行的男作家发出的感慨。
小小的汝城县,域内文物部门采集资料的古祠堂942座,其中保存完好的祠堂300余座,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就有10座!
朱氏总祠、范氏家庙、叶氏家庙、黄氏宗庙、朱氏家庙……记不清到底看了多少个祠堂。这些祠堂外观古朴典雅,门楼耀眼夺目,高昂的马头墙极富动感,在布局、构造、装饰上均极为讲究。
堂前的半月形池塘、高高的门槛、精美的抱鼓石、两侧的笔直巷道,不断升高的厅堂……都有其深藏的寓意。梁架、枋间雀替雕龙画凤,又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这些古祠堂多是梭形直梁型穿斗系柱梁结构,有些祠堂的门楼有多层出45度挑檐枋组合,还大量使用如意斗拱及插拱造技术,都极具地域特色,简直是南方建筑的博物馆。祠堂里面的木雕、石雕工艺精湛,精美细腻,门楼枋板、鸿门梁、梁柱雀替、墙壁、柱随等处的彩绘更是富丽堂皇、精彩绝伦。
一路看过来,这些祠堂群的建造时代之早、保存之完整、形制之精美、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不止汝城县的这些古祠堂,前面走过的板梁古村、吴家古村、大湾古村、小埠古村也都有这样精美厚重的宗祠。宗祠是这些古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古村里最为豪华讲究的院落。
抛却这些视觉上的盛宴,祠堂里还深藏着厚重的地域文化。
一个宗祠里记录着一个宗族的迁徙演变历史,经过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从祠堂留下的堂号、门匾、堂匾、楹联、家训的字里行间,依然可以触摸到它们的历史脉搏。这些楹联、牌匾内容多为歌颂家族名流身世和对家族子孙的美好祝愿,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在朱氏总祠里,还存有朱德元帅亲自题写的“世界一家”牌匾。而祖训,则是对后代子孙的谆谆教诲,是留给子孙后代人生道路的指南和路标。尊师敬祖,忠孝仁义。一一读来,这些祖训的内容,让我们忍不住感叹、汗颜,继而肃然起敬。正如前名的作家讲的,如果生在这样的家族里,常年耳濡目染,又怎么会不志存高远、自律自强呢?心有敬畏,自是不敢随意僭越,也养成了最为质朴的心性。
这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脚步虽越走越快,却也越走越远。在前行的道路上,生命中最值得留存的珍贵事物,不知不觉中也在逐渐遗落。我们在不断创造美好,也在不断遗失美好。
我庆幸自己有机会走进这些祠堂,感受一个个家族的聚落文化和留给后人的警醒与鞭策,让我得以从另外一个窗口感受到郴州民俗文化的魅力。也庆幸,历经几百年,它们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湖湘大地上的文化瑰宝。
码完上面这些文字,距离开郴州已有十多天了。回到自己的日常,照旧匆匆又匆匆,但郴州四五天的某些画面却越来越清晰,真实又似梦境。
我只是古村的一个寻常过客,但我觉得这些地方离我理想的精神家园很近,很近。这种亲近感,让我为之着迷。
我甚至遐想过,我们走过的某个古村,通过修旧如旧,入住了一些追求古朴生活的人群,他们带着自己的家人,像这里的原生村民一样,在这里居住、生活。
古村还是原来的模样,但又充满了人间烟火。
游军,益阳人。出版了儿童剪纸绘本《清溪村的爱心梨》,作品多见于《星星》《少年文艺》《花火》《散文选刊》《散文诗》《儿童文学选刊》等刊物。有20多个作品被转载或者入选年度优秀作品集,有作品入选多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曾获“谢璞儿童文学奖”“三周文艺奖”等。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